灵动课堂解读

发布时间:2023-12-15 来源:本站

分享 :


灵动课堂:“五二二”教学模式

一所学校培养怎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是学校的核心工作。在校内,教师怎么教决定学生怎么学?教师教什么决定学生学什么?课程是育人的主载体,课堂是育人的主阵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效益的迫切需求与师资和生源的不够理想之间的矛盾,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主要矛盾。为了调和以至解决这一矛盾,我校以灵动课堂为旗帜,系统设计、凝聚共识,推动课堂教学改革。

一、提出背景

自2002年以来的课改,持续引导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进。重视知识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重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强调理解性学习“双基”,概念的引出注重直观与感性的认识,避免学术、文本、抽象的描述;对事实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方法)、概念性知识和元认知知识和开放性问题留有很大的探索空间,学生参与探究的机会越来越多,每个同学都有所思与所获,学生有了更强的合作、交流表达意愿;更加要求学生动手、动脑、协作、互动,更加贴近生活,在生活实例中学习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以前浓厚,聪明、独特的想法多了,特别是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合作性明显提升;学生学习方式更加丰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方式,合作交流已成为一种常见的学习方式。

教师重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已有了明显的改变。然而,在日常教学中仍存在着很多问题,如:

对学生“主体性”的偏解。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于是有的老师就一改以往的“填鸭式”为“启发式”,改以往的“满堂灌”为“满堂问”(细碎问题过多), 表面上看或许学生参与度很高,课堂场面非常热闹,但实际上学生的参与层次较浅,较少经历挑战性任务,学生主体性的没有真正发挥;关注了“认知主体”而忽视了“情感主体”,很少做到引导积极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学习。

教师教的行为还不理想。上课的随意性较大,板书、语言不够规范,不够细致;教师关注学生的广泛性不强;教学中有些可让学生讲的还是不放心让学生讲,虽然有些让学生讲了,但缺少有效地策略;课堂教学的目标不明确,课堂教学的及时检测滞后,一堂课下来学生掌握的情况教师不能及时了解等。

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化。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交流成为一种常见的学习方式。但小组合作往往流于一种形式,没有学生独立的思考,相互之间就没有真正的交流和讨论,需要真合作的科学规范;学生每到愤悱的状态,就进行讨论,合作的时机不对。这种“来亦匆匆,去亦匆匆”的做法,结果学生变得“忘也匆匆”。

作业布置的减法不到位。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作业布置还有待改进,具体体现为作业布置一刀切,缺乏层次性;各科作业量无合理控制,缺乏针对性;作业形式单一,实践作业、长作业等方式未获得足够重视。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阵地在课堂,要改变现状,惟有改革,别无他途。教师乐教,教得灵动,学生乐学,学得灵动,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二、指导思想

在新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践行我校“体验生活,勇于实践,探求真知,为健康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高扬“践行六大解放,构建灵动课堂”的实践旗帜,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以教与学的“七个三”原则指导学生“自主互助”学习,全面而充分地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让学生主动说、自觉做,提高课堂45分钟效率和效益,促进每个学生提高学生能力,实现有效学习,提升核心素养。

三、基本原则

“七个三”原则:

贯彻“三重”:重视四基积累(学生形成技能和获得能力的基础,做到熟能生巧,善于迁移)、重视课堂学习(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师立足于教学生学)、重视评价激励(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主体和评价内容,从多个角度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价,不断激励学生,帮助学生获得自信感、自尊感、自强感、成就感和伟大感)。

落实“三主”:学为主体、教为主导(教是指教学生学,在课堂中及时的点拨和引导)、练为主线(练指精炼、有效地练)。

抓好“三环”:课堂导入、课堂探究、反馈提升。

倡导“三自”: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方法地探究)、自主交流。

强化“三合”:师师合作、生生合作、师生合作。

实现“三会”:学会(基本要求)、会学(教师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会用(学生学以致用)。

发展“三维”:关键能力(知识与技能)、必备品格(过程与方法)、价值追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四、核心理念

学校将陶行知教育思想与校史融合,提炼出“养而不穷,求真不辍;善不自善,聿修厥德”的渭文精神,明确“用善良唤醒、培养和成就善良,以善塑美,以美启真,做善良求真向美的祁美教育”的办学宗旨,以“体验生活、勇于实践、探求真知,为健康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践行“求真”校训,教师“真爱、真育、真教、真研”,做“祁美良师”;学生“凝神、自省、博学、笃信”,成长为“祁美少年”。共同成就“学为中心、专业民主、家长美誉、社会认同的现代化乡村初中”办学目标,塑造“祁美教育”响亮的品牌。

践行“六大解放”:陶行知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实施民主教育的提纲》和《民主教育》等文章中都指出培养儿童(孩子)的创造力要进行“六大解放”:把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谈;解放他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取得丰富的学问;解放他的时间,给他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并且学一点他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他自己高兴干的事情。

学校独特的校园文化理念系统,与国家要求、区域主张高度一致。我们从水的品质中提出“灵动”课堂主张,作为国家要求和区域主张的学校应答,以解决以往的课堂“学生主体不彰、高峰体验匮乏、教学方式单一”等问题,实现“连接灵动的生活、创造灵动的生成、塑造灵动的生命”的独特课堂样态。

创构“灵动课堂”:教育如水,随器成型;因材施教,教无定法。学生如载水之器,水随之而成型。教育像水随方就圆,具有利他性、柔韧性与适应性。灵动课堂具有水之品质:水到榘成——遵循学生成长发展的规律,科学施教;随方就圆——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灵动施教;循湿而流——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柔能克刚——讲究教育教学的艺术,艺术施教;善于借势——巧妙把握教育的契机,智慧施教;流水不腐——不断更新教育思想,博学施教。

灵动课堂是有思想、有智慧、有文化,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是有情趣、有灵气、有情感,让每个孩子都充满希望和梦想的课堂;是立体、互动、生态,全方位激发内动力,全过程优化课堂,全面提高教学效益,******程度实现师生共同价值的课堂。

五、灵动课堂“522”模式

在核心理念指导下,结合我校实际,提炼出灵动课堂“522”模式。它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人本化高效课堂教学模式。“522”是指“课前预习——课堂导入——课堂探究——反馈提升——课堂总结”五环节,其中课堂导入和课堂总结≤5分钟、学生活动≥20分钟、教师讲授≤20分钟,落实“三主”,抓好“三环”,倡导“三自”,强化“三合”,实现“三会”,发展“三维”,实现教学方式人本化、学生学习主动化、情感体验深切化、教学生成灵动化、教学评价多元化。

(一)课前预习

基本方法:在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对教材的研究、对新课程的把握,集体讨论,给出预习提纲。然后,学生通过自学、助学、师生共研等方式达成目标,预习生成的问题可以小组讨论解决,也可以由小组长收集交给老师在课堂中解决。要求预习在前一天放学前在学校完成。

操作:

1.明确本课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

2.提纲的设计要突出学科的知识体系,重视知识的生长点。

3.提纲里所涉及到的内容要有明确的意图,选点、选题要有代表性、典型性、针对性。

4.教师要重视预习方法指导,认真、细心、及时批阅预习提纲。

(二)课堂导入

基本方法:展示本课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和创造恰当的教学情境导入。

操作要求:

1.该环节时间不超过3分钟。是学生进入新课的知识、心理准备期。

2.学习目标的编写因从教学内容、课程标准以及学情出发,并能明确达成目标所应采用的学习方法。

3.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选择引导方式,为下一环节作铺垫,提高新知探究的效率,激发学习的求知欲。

(三)课堂探究

基本方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互助学习(自主探究,小组交流,学生互助,小组展示等)

操作要求:

1.该环节时间不超过20分钟。其中教师讲授总时间不超过10分钟。

2.教师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反应、学生的需求和意愿,灵活地调整和确定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将教师的“教”的思路和学生的“学”的思路动态融合在一起,要充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交流的能力,给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舞台,突出学生主体。

3.教师要做到“三讲”,就是重点、难点、疑点要讲透;同时还要做到“三不讲”,就是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特指某些学生)永远也不会的不讲.教师不要独霸课堂话语权,教师要少讲,把课堂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把讲台让给学生,把思维过程还给学生。

4.这个环节要让100%的学生理解、掌握基础的内容。

(四)反馈提升

基本方法:课本例题讲解或配套练习以及导学案上反馈题的训练。通过小组交流,学生互助,小组展示等形式,让学生把学到知识通过知识的迁移来解决实际问题,并及时了解学生在本堂课的学习情况,便于后面有针对性的解决,提高学生应用的能力。同时减轻学生课后作业负担,提高课堂效率

操作要求:

1.该环节时间不超过20分钟。

2.反馈也可渗透于教学中的各个环节。

3.习题要有针对性,要有分层意识,对不同的学生应有不同的要求,重视基础,配以少量的拓展提高题。应尽量在课堂上校对完毕(可通过小组互助、学生互批,教师批阅部分等方法)。

4.教师应对有的习题作各种必要的延伸和变换,通过一题多变、多问、多解、多编、等方法,充分利用和挖掘习题的使用价值,开拓学生的知识面,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应变能力。

5.课后教师要对学生的课堂反馈练习再作针对性的处理。

(五)课堂总结

基本方法:根据教师设计的提纲式问题,结合黑板最终板书进行复习。

操作要求:

1.该环节时间不超2分钟,但是不能省略。

2.指导学生从知识内容、思想方法、研究思路三个方面总结。

3.教师要在学生总结基础上进行点题生化,引导学生思维往未来展望。

课堂基本流程

课堂具体操作环节

课堂教学时间的呈现

课堂导入

(目标展示、情境导入)

展示本课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

创设恰当有效教学情境导入新课。

3分钟

课堂探究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生自主探究:

1)小组合作学习;

2)实验探究;

3)讨论、互助。

教师引导、点拨、评介。

小组展示、交流、评介。

归纳总结,形成新知。

其中带★号为学生活动:时间≥20分钟

其中带☆号为教师活动:时间≤20分钟

反馈提升

典型题例讨论分析(小组合作学习);

精讲点拨,归纳思路;

巩固检测,分层提高。

总结全课,强化记忆

课堂总结

呈现提纲式问题

学生总结展示

教师点题升华

2分钟

备注:各环节可按课型需要选择;反馈也可渗透于各环节中;小组合作学习应为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

六、导学案的编写

(一)单独编印的导学案

要求:分“学习目标”“预习提纲”“课堂研讨”“反馈提升”四大板块,80%的导学案应有合作和分层内容(主要针对考试学科)。

操作:

1.任课教师要根据学生认知规律,精心研究教学内容,明确教学重、难点,仔细揣摩教学流程,并从学生认知的角度来制定教学目标。

2.集体备课后确定各课导学案的执笔人,80%的导学案应在目标,内容(题目)中体现合作或分层。

3.导学案备好后交审核人审核、修改、定稿,每张导学案上应注明备课人,审核人。

(二)组合使用的导学案

要求:将“一教一辅”与PPT组合使用,重视教材与教辅的使用。

操作:

1.“预习提纲”课代表布置。

2.PPT呈现“学习目标”“课堂研讨”“反馈提升”“课堂总结”四个板块,其中“反馈提升”中的内容主要从“一教一辅”中选取,用好官方教材和教辅。

3.“课堂总结”注重和黑板板书的配合,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学习路径。

七、教师备课

要求:在一节课的难点处,必须有一次学生合作的展示,至少有一个挑战性任务。

1.备学习目标:应体现学生“了解——理解——见解”的思维过程。

2.备小组合作教学和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组织、引导、拓展、调控、评价;学习方式:自学、合作、交流、应用、展示

3.备小组合作学习环节:小组合作教案一般分为:明确目标~分配任务~个体自学~小组交流~应用巩固~展示提升导环节,教师应在教案中分配好各小组的展示任务,备好每一环节师生怎么做,明确展示形式、人数及应达到的效果。

4.备学生:备预见性调控,教师要预见小组展示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准备课中应体现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及遇到这些问题时教师应对策略。

5.备评价:要备好对学生学习情况评价。

6.备应用反馈:这一环节要体现分层和合作。

教师的备课是课堂教学科学、有序高效展开的前提,是体现学生主体性、教师主导性的基础,务必重视。

八、合作小组的构建和评价

要求:根据学生情况均衡分组,优秀学生相对集中,各层次的学生有机结合,组长、组员职责分明,同时在小组合作的指导背景下,从多方面进行全方位、过程性、动态性评价,能使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序高效地进行,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操作:

1.分组

(1)班主任分析班内每个学生的情况(思想、行为、习惯、态度、性格、学习)将全班分组。

(2)选举组长(小先生)1-2名。

(3)组长召开小组会议,确定组名、口号、目标。在班主任的引导下明确组内各成员的职责,评价方案及小组合作学习的流程,使小组的日常管理、合作学习、学生互助能有序展开。

(4)各小组中学业水平相近的学生相对集中,以便于分层教学、合作学习的实施。

○○

○○

○○

○○

○○

○○

○○

○○

○  ○

○  ○

○  ○

○  ○

○○

○○

○○

○○

座位图:                                                                                

     一个小组        一个小组                        

                   C     B    A   A    B     C

A列为组长(小先生)居中辐射两边,负责组织、指导组内学习活动;B列、C列位置可动态调整。

2.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个人和小组捆绑评价;学习和行为习惯综合评价。

结合学生特点,采用“星、月、日”评分体系,对学生各方面的表现进行打分

每周汇总,每月评比,评出年级、班级各种星级小组(如守纪、文明、学习等);学期结束,评出学校星级小组给予表彰,与学生综合素质评定挂钩。

对教师的评价:学校组织行政和骨干教师深入课堂,对教师执行改课的情况进行及时评价;组织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评价;开展改课教学展示活动,以推动课改的进行。